带您一起“云”欣赏 | 气清景明—中国画里赏清明
《春《春山暖翠图》 恽寿平 清
此幅《春山暖翠图》展现了明媚的春山景色。远处晴岚覆翠,云漫山麓;近处桃红柳绿,清波相映,色彩绚丽,春意盎然,别有一番清雅灵秀的韵致。清明时节,杂花生树,草长莺飞。
《梅石溪凫图》 马远 宋
历书说:“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正是万物滋长的好时节。
与画中景致遥相呼应的是这首《郊行即事》: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还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
《竹雀图》 赵佶 宋
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
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眼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自己的一生。
《驭马踏青图》 王振鹏 元
《驭马踏青图》描绘的是宫妃贵人清明时节踏青的情景。所谓踏青,其实就是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至宋元时期,清明节踏青已成风俗。《武林旧事》载,南宋人“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人们祭祀的同时还郊游。
画面整体清新舒畅,构图严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人物突出,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画技超凡,精湛细腻,是工笔绘画的精品力作。纵观整幅画作,远山的白雪、柳条的初放、岸边的嫩草、人物衣着的厚重,交代出初春时节,寒冬将去、万物复苏的景象。
图中,远山层峰叠递,高岭耸挺,峰首延线曲波,伸向天边。积雪披岩,略染其峰,松立挺薮,长青缀绿,随岩坡缓,直展湖面,峋石凸起,翘首湖心。湖水波蓝,直涌柳岸。苍柳弯挺直上,叉枝交错,柳条垂下,随风飘散,几只春雀游戏枝间。
《月曼清游图(杨柳荡千)》 陈牧 清
宫妃贵人迎着初春和煦的阳光,骑马踏进御花园,一边欣赏园景,一边身心舒展,相互交谈。其中,三人说说笑笑,面露笑颜,马匹静立,等待主人的驱唤;另外两人,策马扬鞭,奔跑竞技,你追我赶,完全沉浸在阳光煦畅的春天里。
如此春景,如此画面,表现出终于撇去冬日的憋闷,尽情撒欢的舒畅,也显示出皇帝后宫嫔妃贵人的另外一种生活场面!对于分析和研究我国古代皇家后宫生活以及传统习俗文化,都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文献,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收藏珍品。
虽然清明是一个追思先人的传统节日,但其民俗文化内涵并非只此一项。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也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山径春行图》 马远 宋
旧时,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
《宋太祖蹴鞠图》 黄慎 清
上海博物馆藏的《宋太祖蹴鞠图》为我们展示了宋太祖等人在军中空闲时踢球为乐的画面。
这幅画由元代钱选临摹,原图是宋代苏汉臣所绘。画中在前面踢球的两人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弟宋太宗赵匡义,后面观看的四人分别是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明人唐文凤的《题蹴鞠图诗》云“军中之乐谅亦宜”。
古代的足球游戏,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前身。这是古代清明节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用来训练武士。
《长春百子图卷》(局部) 苏汉臣 宋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唐代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就说明这一活动的普及。
而到了宋代,更是盛行,大家所熟悉的《水浒传》中,高逑就是凭借球技出众而得到宋朝皇帝的赏识。
《桃花春柳图》 李蝉 清
此作描绘的是清明之景,作品中柳树随风飘扬,通过墨色浓淡的变化使柳树婀娜多姿的姿态跃然纸上。桃花盛开,一片春意盎然之景。
作品采用写意手法,柳叶多以中锋拖出,似有微风吹拂之意。桃花以点叶法写出,布局新而巧,其向上之势与春柳曳曳下垂之态互为映衬,画面繁而不乱。
《垂柳飞絮图》 佚名 南宋
古代清明有"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和"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的谚语。在古人的观念中,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因此,清明插柳戴柳,主要是为了辟邪之用。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弄莺图》王学浩 清
春天到了,杨柳抽新绿,玉兰又生香。古画中的笔墨,就像是一幕幕穿越时空的光,经过百年千年,它的绚烂依然还在流淌。千百年前的春天,就是这样,被定格、被抒写、被凝视。
来源:山东省书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