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书画院(铜川美术馆)欢迎您!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有画向党说 (第4期)|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2022-02-08 16:04:37   来源:   点击:8141




                  一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有画向党说

                 一副精心创作的绘画

                 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一颗向着党的红心 

                 青春的印记与人生的积淀

                 交织出这个美好时代的缩影

                  ...


  前  言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奋斗不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一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作为美术工作者也以笔墨丹青描绘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留下了一大批经典之作。这些党史美术经典,以鲜明的象征性和强烈的艺术张力弘扬了中国精神,既展现了艺术家们热爱祖国,热爱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生动的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在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之际,铜川书画院特策划推出“有画对党说”献礼建党百年,用“以画为本,以史为魂”的形式解析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将美术作品和党史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融党史题材于艺术美学之中,以壮阔恢宏的丹青画卷映照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提振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气,让我们党百年奋斗精神标识在历史和艺术长河中熠熠生辉。


本期: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傅抱石/关山月,纸本设色,纵550厘米,横900厘米,北京人民大会堂藏



Table

of

contents


/// 01 ///


▷ 画 说 党 史 ◁


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


步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前往宴会厅的必经之路上,悬挂着一幅宽九米、高六米五、面积约五十平方米的巨幅山水画作。画作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名《江山如此多娇》。其中一个“娇”字就有一米见方;更为壮观的是,这幅山水巨制把中华大地上几乎最能表现祖国壮丽山河,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景物,艺术性地融汇在一起。一幅画里包含长城内外、黄河上下、一年四季的风光,完美地诠释出毛泽东主席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沁园春·雪》中巍峨震撼的气魄。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重新有了立足的根据地。但是,陕甘根据地当时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都面对着十分严峻的形势。蒋介石已经知道中央红军和陕甘红军会师的消息,重新调整了部署,开始对陕甘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


11月19日,毛泽东和彭德怀致电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指出东北军第109师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要求“这个仗,一定要打好!”“我们要的是歼灭战,不是击溃战!”

直罗镇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镇而过,北边是一条小河。干部们看过后兴奋地说:“这一带的地形,对我们太有利了!”“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11月21日拂晓,红军突然从南北山上向直罗镇猛扑下去。第109师仓促应战,激战至下午二时,大部被歼。红军在打援中又歼灭援军第106师的一个团。到11月24日,第109师残部在突围中被红军全歼。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围剿”,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5年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1936年1月底,毛泽东从瓦窑堡出发,经过延川到达延长县县城,在这里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并作了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发展和巩固的关系,统一了思想,加快了东征的战备步伐。

1936年2月21日清晨,毛泽东率红军总部从陕西清涧河口渡河,在石楼县辛关登岸。恰逢下了一场大雪,毛主席目睹陕北高原之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雪景,思绪激荡,写下了《沁园春∙雪》。

1945年8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行前往重庆进行国共合作谈判。毛泽东与在大革命时期结下了深厚友谊的柳亚子再次会面,毛泽东将《沁园春∙雪》手书后赠予柳亚子,之后经《新民报晚刊》发表,引起重庆社会强烈反应,好评如潮,震动了整个山城。从此,这首气壮山河的词在中国广为流传。

1959年,首都十大建筑正在建设当中,基于建筑内厅堂装饰需要相应大尺幅的艺术作品。以粗犷豪放的“抱石皴”技法闻名的傅抱石和笔法细腻秀美的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接受国务院委托,前往北京,共同为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创作一幅山水巨制。











Table

of

contents


/// 02 ///


▷ 作 品 赏 析 ◁

《江山如此多娇》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两位中国现代著名绘画大师于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在开始作画的初期,两位画家由于题材太大,不知从何着手去开展而伤透了脑筋,陈毅得知这个消息,便给出两位画家一个建议“要从诗入手”,对诗中的内容加以研究分析,从诗中对我国山川湖海的描绘,而得出一个“娇”字,根据这个字眼去发散思维,寻找作画的灵感。虽说两位画家分别属于不同的画派,绘画风格也各有千秋,但在后期几个月的创作的过程中两个人都可以呼应着对方的技法与习惯,从而融合自身的技法,分工明确,取长补短,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画自己拿手的部分,将整个画面尽可能的做到完整、丰富。可见两位画家真的是独具匠心。

  由于画面尺幅太大,这幅巨型山水画的作画地点最终选在东方饭店二楼,所用宣纸是从故宫特批调出的乾隆年间存留下来的厚古宣,“足有铜钱那么厚”,宣纸一张张粘好大约横向有十米,纵向有六米。绘画使用的都是超出常规尺寸的特殊用具,荣宝斋从工具的置办,到古墨和优质颜料的准备,甚者连研磨都派专人负责协办。从作品所用的纸张的大小和珍贵,就足以可见这幅作品的规模之大,作品之重要。

  在历经三个多月日以继夜的紧张创作,《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画即将完成的时候,周总理来探望二位画家,并向二位画家表示了感谢,最后也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示如果将这幅画挂到人民大会堂巨大的墙上,画中的红日是不是显得稍微小了点,表达不出它的雄伟壮丽,是否可以将太阳画的再大些,这样他的象征意义也可以更好的凸显出来,听了周总理的建议后,傅抱石和关山月立刻改进,把巨画上端的红太阳放大了两倍。这才得到了总理的点头认可。


到了最为重要的一项是请毛主席为画落款,毛泽东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了时间,写了好几遍之后才终于满意,最后由大家一同挑选出其中写的好的字,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正宇负责把挑选好的六个大字“江山如此多娇”放大临摹在画面上。这幅作品足足有十米多长,卡车是完全装不下的,所以在画作完成之后,是由荣宝斋和人民大会堂的十名工作人员从东方饭店扛着步行到了人民大会堂,然后一群人用了整整一个通宵,于1959年9月29日晚上,才将这幅巨大的画作赶在国庆十周年的盛典之前悬挂在新落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墙上。

这幅煌煌巨制庄重典雅,笔墨淋漓,气势磅礴,尺幅之大创下了历史记录,画面右上角的一轮红日的直径就将近一米。画面上同时出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了东西南北、高山平原的不同地貌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不同自然景观。傅抱石后来较详细地作了描述:“近景是高山苍松,采用青绿山水重彩画法,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绿,然后慢慢虚过去。远处则云海茫茫,雪山蜿蜒。右上角的太阳,霞耀目,光辉一片,冲破了灰暗的天空,使人感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景物,如苍劲的青松,雄浑的山岩,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而且赋予这些景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它的尺幅之大、气势之磅礴,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它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其他画家和作品无法企及的。






















Table

of

contents


/// 03 ///


▷ 作 者 简 介 ◁

 傅抱石(1904年-1965年),祖籍江西新余,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国画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青少年时代的傅抱石家境极为贫寒,父亲去世得又早,傅抱石靠自学获得了大量知识,尤其是关于中国绘画史与篆刻史的知识。二十余岁就撰写了《国画源流概述》(22岁)、《摹印学》(23岁)、《中国绘画变迁史纲》(26岁)之类具有深厚学术修养的专业论著。  
1933年,傅抱石在徐悲鸿先生的帮助下得到了赴日本留学的机会。1935年,傅抱石在老师金原省吾及当时在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大力帮助下,在东京举办了《傅抱石书画篆刻个展》,取得了很大成功。同年,傅抱石因母亲病故,由日本返回中国,并应徐悲鸿先生之邀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爆发后,傅抱石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在中央大学及国立艺专授课,同时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傅抱石在重庆待了8年,在这期间,傅氏在授课及抗日宣传之余,仍继续进行他的美术史论研究(尤其是对石涛的研究)。此外,在篆刻及绘画创作方面也在全力进行实践。8年之中,曾在重庆、成都、桂林等地多次举办画展,展出作品以其全新的画风与独特的个性,得到海内外人士的赞誉。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60年成立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任院长。同年傅抱石率江苏国画写生团,历经六省一市,共二万三千里,结束后在北京举行《山河新貌》写生画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后,傅氏又进行了东北写生、浙江写生、江西写生、湖南写生等,再加上1957年率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东欧(捷克、罗马尼亚)期间所作的大量写生,傅抱石留下了大量歌颂祖国、歌颂大自然且具有创新意义的国画作品。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脑溢血逝世,终年61岁。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傅抱石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他留下了数千枚印章和数千幅绘画作品,还有二百多万字的学术文章。


关山月(1912.9—2000.7)原名关泽霈,广东省阳江人。擅长中国画。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师范学校后任小学教师,1936年到中山大学听“岭南派”高剑父授课并进“春睡画院”学习。1939年第一次在澳门、香港和湛江举办个人画展,后开始“行万里路”,从广东出发,到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沿途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又漫游南洋诸岛,描绘异国风光。出版《关山月南洋纪游画集》和《西南·西北旅行写生选》。1946年被聘为广州市立艺专教授兼中国画科主任。1949年初到香港参加“人间画会”。解放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专教授兼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参加主席团,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等职。关山月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勤奋创作。五六十年代常到工厂、矿山,70年代越天山、上井冈山、登黄山、重游青海湖、再访莫高窟、西出阳关、南入巴蜀、畅游三峡,又一次“行万里路”。他多次出国访问,前后到苏联、波兰、瑞士、法国、比利时、朝鲜、越南、日本、美国,参观各国名画,使他的画闪耀着时代精神。代表作有《俏也不争春》、《碧浪涌南天》、《长河颂》,还有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大量作品。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出版有多种个人专集。1991年捐资中国美协设立“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创作基金”,捐赠作品建立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未标注和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我们不做商用,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